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的背景下,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"中国铁路北京局")创新打造涉铁工程"一站式服务"体系,通过流程再造、数字赋能和协同联动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以来河北省173项涉铁工程中已有141项高效完工,平均审批时效提升60%以上。
机制创新:打破审批"玻璃门"
中国铁路北京局成立专项管理办公室,构建"三个一"服务机制:
1、一体化办公:将原先分散在10个部门的审批权限集中整合,形成"一窗受理、并联审批"模式。以邯郸美的路西延项目为例,下穿京广高铁的702米道路,审批周期从常规6个月压缩至3个月。
2、化平台:在"京铁家"微信小程序开通涉铁服务模块,实现工程进度实时查询、电子文档在线提交、专家评审视频连线等功能,业主单位可随时掌握项目动态。
3、清单化管理:制定《涉铁工程服务指南2.0版》,明确21类常见工程的标准化流程,将技术审查、安全评估等环节前置,石家庄环城绿道项目因此提前2个月进入施工阶段。
技术突破:攻克施工"硬骨头"
面对复杂铁路网络的穿越难题,项目建设呈现三大亮点:
微扰动顶进技术:曲港高速下穿京九铁路工程采用该技术,以20天完成桥体预制、8天完成顶进作业,创下行业新纪录
天窗期精准施工:秦皇岛民族路立交桥项目利用铁路"天窗期"完成上跨施工,实现"零影响"通车
BIM全周期应用:在京广高铁7线并行区段施工中,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预演施工方案,规避13处潜在风险点
协同效应:激活区域"新动脉"
涉铁工程的快速推进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:
1、网络优化:邯郸美的路通车后,经开区至主城区车程缩短至5分钟;秦皇岛民族路打通道南片区20年交通瓶颈
2、经济带动明显:石家庄环城绿道串联起沿线6个产业园区,预计年增客流超百万人次
3、改善显著:曲港高速贯通后,肃宁县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30%
中国铁路北京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深化"铁路+地方政府+企业"三方协作机制,计划在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推广"预审查"服务模式,进一步压缩项目前期工作时限,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强支撑。

/

/
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