邯郸市市场监管部门以“助企增智、助企引智、助企联智、助企融资”四大工程为抓手,构建全链条企业服务体系,2024年带动全市新增专利6101件,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5.2亿元,形成质量强市“邯郸模式”。
一、“助企增智”:三级网格激活质量基因
质量意识筑基:全年开展质量强市宣贯59场、品牌推介55次,举办“质量开放日”活动20余场,覆盖企业超3000家,企业质量投诉率下降23%。
服务体系创新:建成“1个市级平台+20个县级中心站+42个基层服务站”三级网格,提供标准制定、检测认证等“一站式”服务2621次,解决技术难题421项,企业服务满意度达98%。
人才生态培育:推动2026家规上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,开展免费质量管理培训4.3万人次,企业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.2%。
二、“助企引智”:靶向匹配破解技术壁垒
精准画像机制:对2924家重点企业“一企一策”调研,建立需求数据库,绘制产业链技术图谱3个,促成37家企业与42名外籍专家签约。
典型案例突破:
河北古钟食品:引进日籍专家攻克芝麻加工技术,研发专利设备2项,生产效率提升40%,产品打入日本高端市场。
金力新能源:日籍专家主导研发超薄隔膜技术(2微米),产品宽幅扩大17%,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跃居全球前五。
三、“助企联智”:产业链协同创新突围
链式攻关模式:聚焦22条重点产业链,推动541家链上企业与52家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,实施51项技术攻关,解决堵点问题39个。
标杆项目示范:
新兴铸管产业链:通过质量联动提升项目,管材耐腐蚀性指标提升30%,中标中亚天然气管道工程。
·铁基新材料产业链:开发超高纯铁制备技术,纯度达99.999%,打破德国企业垄断。
·品牌矩阵成型:5家企业入选河北品牌示范,6家入围优势企业,13家骨干企业纳入质量强省领军培育。
四、“助企融资”:知产变资产激发创新动能
“冀质贷”产品创新:联合邯郸银行推出质量融资专属产品,将企业标准水平、专利价值等纳入授信模型,为5家企业放贷9700万元。
质押融资生态圈:开展“入园惠企”活动40场,建立143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通道,盘活专利、商标等“沉睡资产”25.2亿元,融资效率提升50%。
政银企协同机制:与8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协议,提供价值评估、质押登记等全流程服务,企业融资成本降低18%。
五、改革启示:从管理到治理的范式跃迁
邯郸模式的核心在于“四维重构”:
1.组织重构:质强办统筹、三级网格落地,破解部门协同难题;
2.要素重构:质量、技术、资本、人才深度融合,形成创新乘数效应;
3.服务重构:从“被动审批”转向“主动赋能”,全年减少企业跑动次数76%;
4.生态重构:22条产业链“质量共生体”推动集群式升级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3%。
正如局长梁耀峰所言:“市场监管不再是‘守门员’,而是企业创新的‘催化剂’。”邯郸正以“四智工程”为支点,撬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质量革命。


